“芯”制造需要产业链支撑:国内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就在上海
我的位置:财经产业观察
“芯”制造需要产业链支撑:国内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就在上海
截至目前,围绕产业承载区,上海全市已形成了39家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主要分布于宝山、浦东新区、青浦等12个区内。
5月8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从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会二届二次会员大会上获悉,2017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3156.31亿元,增速为9.9%,占GDP比重为43.66%,呈稳健发展态势。
市北地区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主战场”
生产性服务业通常情况下是指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截至目前,围绕产业承载区,上海全市已形成了39家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主要分布于宝山、浦东新区、青浦等12个区内,吸引了一批以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信息化、研发与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产业主导、在行业内具有引领作用的企业集聚。
“这些辖区能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是因为区内现有制造业或某一特色产业发展已达到一定水平,从而吸引了相关产业及配套服务产业从本区或其他地区集聚而来。”上海服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因此,基于历史沿革的制造业基础背景,现有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聚于上海北部地区,南部地区如奉贤、金山等城市外围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白点较多,现有发展水平较为滞后。
数据显示,过去几年,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的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效应增强,单位土地面积年营业收入已达377.63亿元/平方公里,单位土地面积年上缴税收17.61亿元/平方公里,单位土地面积年利润总额43.25亿元/平方公里,已成为产业集聚、功能叠加、产业链对接的重要载体和产业转型、提质增效的“助推器”。
4月底,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制造”的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着力塑造“名园”,将围绕世界级品牌园区、特色产业基地两个方面,塑造产业重要承载区。据此,上海服促会对在2017年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复审中成绩突出、优势显著的部分功能区授予了“上海十佳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示范园区”称号。
其中,上海市北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上海金桥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上海张江集电港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在复审中排名前三。其余进入排名前十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为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松江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上海南翔智地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江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上海康桥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上海淀山湖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上海南郊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上海国际化工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
上海服促会表示,几年来,功能区已实现从1.0版向3.0版的跨越式发展。即走过了一条从单一卖土地收租到招商管理再到以平台经济为服务手段、推动全产业链联动发展,由区县和园区自发建设向根据全市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引导转变的发展之路,产业定位进一步聚焦。
例如,南汇工业园区立足“智城”创建绿色、智能、创新型功能区,携手IBM打造智慧园区发展模式;上海南郊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则聚焦美丽健康全产业链,打造美丽健康产业发展核心区,并依此正式改名为东方美谷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
“在这些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中,上海张江集电港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已成为一匹发展‘黑马’。”上海服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匹“黑马”到底有多“黑”?资料显示,上海张江集电港目前已形成了国内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涵盖了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材料设备等上下游所有的环节。主要业态包括芯片设计、软件服务外包、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及代工、高端材料研发、设备仪器、LED研发生产、电子物流等,共累计入驻520家企业,从业人员近5万人。其中,“两头在沪”的总部型企业约200余家。
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上海的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未来发展的重点在于提高质量效益与核心竞争力,入围“十佳”的标杆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未来应成为上海土地利用和产业集聚的新标杆,从而推动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打响“上海制造”、“上海服务”品牌。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厂房出租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