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篇全国部分省(区市)主要氢能及燃料电池政策速览
为推动我国燃料电池和氢能产业发展,5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率先落地,分别是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河南。
其中,上海示范城市群由上海市牵头,联合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浙江省嘉兴市、山东省淄博市、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等6个城市(区)构成。
在创建上海示范城市群过程中,上述城市(区)抢抓机遇,积极推出支持政策,氢燃视界小编对相关政策梳理如下:
上海市瞄准“百站、千亿、万辆”战略目标,规划到2023年建设加氢站近百座,形成产出规模近千亿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近万辆。
目前,上海已初步建立了《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实施计划》《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等政策保障体系,并以“一环”和“六带”为核心,规划产业布局。
“一环”,即沿“外环”一个环形区域形成燃料电池汽车整车集成制造、电池系统及电堆等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多场景车辆商业运营、氢气“制、储、运、加”设施配套、检测认证服务的全产业链环节。
“六带”则是划定嘉定、青浦、金山、临港新片区、浦东、宝山等区域,逐步形成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聚集地带。
上海市嘉定区已发布的《嘉定区加快推动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2021-2025)》,旨在调动行业龙头企业的优势资源,积极融入“一环”和“六带”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生态。
到2025年,全产业链总产出力争突破1000亿元;总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超过100家;燃料电池示范应用车辆总数不少于3500辆;力争建成18座公共加氢站(含3座撬装站)。
今年年初,嘉定区还推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聚区规划》和《鼓励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关意见(试行)》,从产业政策和金融等方面入手,全力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和产业化的率先突破。
早在2020年,上海市青浦区就已发布了《青浦区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规划》,成为指导全区未来10年氢能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到2022年,氢能全产业链年营收力争突破70亿元;初步完成氢能产业园区核心启动区的规划建设;重点培育企业3-5家;建成加氢站超过5座;示范运营车辆不少于500辆。
到2025年,力争引进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1-2家,培育龙头企业5-10家,建成加氢站超过8座。
到2030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培育国际一流企业10-20家,氢能运营车辆不少于2000辆。
今年2月,青浦区还发布了《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度氢能补贴扶持资金项目的通知》,涉及13项补贴。
为了发挥产业基础和应用场景优势,上海临港新片区发布了《临港新片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临港新片区打造高质量氢能示范应用场景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一系列措施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全产业链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引进5家以上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汽车零部件企业;力争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达到1500辆,加氢站建成数量达到14座。
同时,规划构建氢燃料电池汽车“1+N”产业布局。其中,“1”是以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为核心承载区,“N”为产业协同发展区。
实际上,除了上述城区出台政策规划外,在上海市的整体规划中,对多个城区均有产业布局,进一步明确了在产业链中的定位:
围绕嘉定电动汽车示范区,将开展燃料电池公交客车、共享班车、环卫车、私人乘用车的示范应用;
围绕青浦国家物流枢纽,将开展燃料电池物流车物流配送的商业性示范应用,涵盖专用配送、快递、邮政、冷链等应用场景,优先给予本地牌照燃料电池物流车城区内配送通行权;
围绕浦东和虹桥机场、宝山宝钢工业园、金山化工区、临港新片区及洋山港,将积极开展燃料电池重型卡车、拖引车、短驳车、摆渡车、叉车等示范应用,重点推进上汽-上港-中移动联合承担的洋山港跨东海大桥燃料电池集装箱卡车示范运营项目。
支持嘉定国际汽车城和氢能港、浦东金桥5G产业园、奉贤南桥智行生态谷、临港新片区中日氢能合作示范区等区域创建产业特色园区。
另外,上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也采取“示范应用联合体申报”的方式实施,但与北京要求“示范应用联合体”由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牵头不同的是,上海则以“燃料电池企业”作为牵头单位,会同整车制造企业、车辆运营企业、加氢站运营企业等组成。
目前,上海已有6家“示范应用联合体”牵头单位,分别是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航天氢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青氢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清志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从上海示范城市群整体来看,上海主要布局产业关键技术全面突破、多场景商用示范和商业模式探索;江苏苏州主要负责产业链协同创新、示范应用场景拓展;江苏南通着力突破空气压缩机核心技术及产业化;浙江嘉兴则基于充足的氢能供给保障,探索氢气制、储、运技术突破;而山东淄博聚焦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是唯一一个同时进入首批三个城市群的合作城市。
另外,“十四五”期间,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将形成30万吨以上绿氢产能,构建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加氢站—氢能重卡组装—氢能交通一体化产业链,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清洁低碳氢制备示范和300辆氢能重卡示范推广工作任务,借力创建上海城市群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发布的《支持上海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奖补政策》,不仅明确了各部门职责,而且围绕上海城市群,从整车、加氢站、加氢成本三方面提供补贴支持。
“1+6”上海城市群未来将形成长三角联动、产业链协同、“中长途+中重载”应用场景聚焦的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新模式。
从进展来看,嘉定“氢能港”已引进50多个氢能源和汽车智能化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临港新片区已集聚一批氢能上下游企业;上海规模最大的氢能充装中心预计将于今年8月启动建设。
在政策的不断推动下,目前全国多个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已形成多区联动,未来全国氢能产业链将会不断完善,关键领域的成长空间有望不断得到拓展。
(上海示范城市群部分氢能及燃料电池规划和政策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扼要整理,氢燃视界将持续关注产业发展和行业动态)
法律顾问:北京盈科(沈阳)律师事务所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厂房出租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