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度:525 2011/9/15 人民网 李刚 我要评论
仅仅3年时间,如卫星般分布在距珠三角核心区100——300公里环形辐射带上的35个广东省级“产业转移园”开始产生聚集效应。
记者从广东省委省政府获悉,截至今年上半年,广东35个“产业转移园”累计吸引各类项目2988个,总投资约7030亿元,其中建成项目1448个,总投资额1552.5亿元。从2008年到现在,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创造工业产值超过4500亿元,税收约250亿元。如果把这35个园区的工业生产规模当作一个城市,这座“城”在广东21个地市中可以排到第10位,换句话说,珠三角产业转移三年,转移出去了一座“城”。
而这座从珠三角转移出来的“城”与转入地优势资源相结合,成为推动粤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快速发展的驱动力;同时通过产业转移,珠三角地区腾出了更大空间重新规划布局现代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有力的推动了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及“一体化”进程。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是我国著名的建筑陶瓷产业聚集区,建筑陶瓷产量一度占全国1/4,由于产业高度集中且过去采用的工艺落后,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该地区的发展。禅城区副区长兼南庄镇委书记张明辉介绍说,在广东大力推动“产业转移”的三年中,南庄镇关停南庄75家规模陶瓷企业中的65家,仅保留10家工艺先进且完全达到环保要求的10家陶瓷企业;但同时协助关停的企业向外投资工艺先进、节能环保的陶瓷企业100多家,目前的南庄已经成为陶瓷产业“总部经济”聚集区,并规划建设了10平方公里的生态园,商贸会展及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距离珠三角核心区约200公里的河源市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市,发展长期低于全国水平,而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设立以后;立即为河源的发展建立了“支柱”,目前来自珠三角的手机制造及电子信息企业有42家落户中河产业转移园,手机整机年产量达3449万部,河源从过去落后的山区农业市一举发展成为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新兵。在产业转移园这一新增长极的带动下,2010年河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省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19位提升至第15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9.3%急剧提升至去年的55.2%。
在过去,由于珠三角地区的高速发展与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的相对落后,形成了广东省内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态势,到2007年珠三角与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拉大到79.7:20.3。广东积极实施“产业转移”以来的三年时间后,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快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持续高过珠三角地区,到2010年广东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的这一比重已经回升到了21.2%,比2007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而且随着“产业转型”推进和在建项目的投产,这个比重在今后一段时间将会持续提高。
在广东大力推行“产业转移”的同时,珠三角地区也通过腾笼换鸟迎来了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双提升”的良机,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升。截至目前,珠三角转移企业5983家,淘汰落后产能78019家,同时引进现代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1.8万家;珠三角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核心五市转移并淘汰企业7.2多家,注销投资600多亿元,但同年利用产业转移及淘汰落后腾出的资源与空间引进投资1.4万家,投资总额1.33万亿元,2010年,珠三角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关口,珠三角的发展又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转载请注明上海厂房出租网www.sh-cfw.com)